第五十九章 追道(一)_玖叶书
笔趣阁 > 玖叶书 > 第五十九章 追道(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九章 追道(一)

  一切仙人殊胜行,人天等类同信仰,如是难行苦行法,菩萨随应悉能作。

  这是信仰的出处,人类信仰无非是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,有信仰难道心里就有依附?心就皈依?我现在如此流浪,是因为无信仰?

  人生到底是为什么?为身所存?还是心之归?身存处或非心之向,心之往而或身不至。寻身归心,此谓人生。心之乱,不知选何路;心之痛,只谓足路暗;心之向,是为大道归;

  我曾经也去过基督教堂,想从其中获取生命密码或上帝对我的启示,可是我走到教堂,坐下之后就有人来为我传教,我从内心觉得,凡事都是讲究一个“缘”字,信仰宗教有两种,一是自己身在宗教的民族,二是自己内心渴望寻道,这种传道是对自己宗教的不信任,或许自己觉得是帮助别人,但不是每个人的信仰都是那么的统一,否则,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教派。

  也许他是好心,但我感到不适应,也许我不适合基督教吧!

  ***教,以前在中东的时候经常接触,我对他和对基督教一样,尊重但并不认可,觉得不是自己追求的,而对佛教的感觉很奇妙,自己也说不上,心里也明白能得到多人信仰肯定有其道理,但我却丝毫没有信仰的心,总觉得与自己内心不合,但是到底是哪里不和,我也说不上。

  心中隐隐有一丝光亮,宗教也会入乡随俗。

  既然如此,就从佛教开始,想着四大名山,山西五台山,浙江普陀山,四川峨眉山,安徽九华山,究竟先去哪个?对,去峨眉,西边还有藏传佛教,刚好都可以接触领悟。

  主意既定,我立刻飞往四川,从成都直奔峨眉山,到了山下,望着这座大山,在这里我是否可以知道答案,是否在这里我可以安心,是否在这里我就可以充实。

  思考者,走着,攀登,看着,想着,迷茫着,深思着,歇着,悟着,走着,看着,手已非手,人亦非人。

  徒步登上了金顶。

  峨眉是普贤菩萨的道场,登上峨眉山,看着金顶金佛,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,**肃穆,给人肃然起敬,看着**宝相,我渴望他与我可以进行精神上的沟通,告诉我,我应该如何去做?我应该去哪寻找自己内心?可是注目了很久,我依然是我,佛像依然**,也许是我修为不够,或是我不够虔诚,或是我杂念太多,我依然没有任何改变。

  环视了一圈。

  我很痛惜,现在佛家商业化严重,虽说在这个商业化环境中有些东西只有商业化之后才可以存活,得以延续,但是宗教信仰需要吗?几千年的历史,宗教一直得以延续,现在也许是宗教经历的时期而已,虽说佛经也读了很多,道理也明白了很多,但是还是不想皈依,佛渡有缘人,难道我不是佛所说的有缘人?

  看来我还得继续西行,和唐玄奘一般,去求取”真经“,为了更好的体验,我在成都购买了一台越野车,方便自己的归心之路,从成都出发,准备去青海,看青海的藏传佛教是否解决我的疑惑,一路上,也发现了藏传佛教对这边的影响,穿着紫红僧裙,长齐脚面,上身穿一件背心,外披一张有身长两倍半的紫红色的披单的喇嘛变的多了,三三两两随处可见,最多的就是这里的人几乎每人拿着一个转经筒,因为他们认为转经就相当于念经,是忏悔往事、消灾避难、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。而且这边的寺庙也不一样,寺庙中也有一排排的转经筒,这算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区别。

  到了青海,这里藏族气息更浓了,随处可见都是在行跪拜大礼—磕长头。

  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,是为“身”敬;同时口中不断念咒,是为“语”敬;心中不断想念着佛,是为“意”敬,行数千里,历数月经年,风餐露宿,朝行夕止,三步一磕,暂停时划线或积石为标志,不折不扣,矢志不渝。

  《周礼》九拜,“一曰稽首,二曰顿首,三曰空首,四曰振动,五曰吉拜,六曰凶拜,七曰奇拜,八曰褒拜,九曰肃拜。”,而这里也许是稽首“拜头至地”的延续,在佛教的感召之下,信徒为表明其信仰之虔诚,而将跪拜礼更加繁缛化,加上全身俯地,益示之臣服。慢慢地,这种仪式不但在宗教领域被推广,而且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并加以采用。

  因为相信轮回,他们认为这是在将这辈子将苦吃完,下辈子就不用或少吃苦了,也算是祈福和积福,很多人为了朝圣,将多年积蓄变卖,然后带着一家老小,从家乡出发,行磕长头大礼,他们没有觉得痛苦,没有觉得激动,更多的是平和,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平和,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净化身体,洗涤灵魂,或环青海湖,或去布达拉宫,或去大昭寺,或去冈仁波齐,跪着去,心存信仰而去,重生而回。

  或许有人接受不了,或许有人嗤之以鼻,但我觉得这伟大的,人家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处了,而自以为是的我们却还是“漂泊”的,还是一名“旅人”,一名“过客”,一名“可怜人”。

  一路上,看着可以净化内心的这片净土,心灵有了一丝的的宁静,偶尔间的藏羚羊让人喜上眉梢,原来这里真的可以净化内心,路上依旧有朝圣者,看着别样蓝的天,我思考为什么在西藏回孕育出一批朝圣者,其他地方没有那种虔诚呢?

  西藏,禅宗,净土宗,密宗,我不知道这些到底在西藏是有什么区别,但是最大的一点就是“活佛”,其他宗教的信仰的人都是存在于经书、教堂、寺庙、道观、像,但是西藏“活佛”是人,是“轮回转世”成的实在的人,是和我们一样的存在,是可以交流的,也许这和这里政教合一有关,也许和宗教有关,和宗教理念有关,也许这样才会让人更加信服“轮回”,是信仰的一种强大支持。

  到了拉萨,看着布达拉宫,布达拉,佛教圣地,红白相间。白色部分为白宫,是**喇嘛的冬宫,高七层;红色部门为红宫,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,采取曼陀罗布局。整体看起来特别雄伟,向上望去,与后面的天空融为一体,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,使人望而生畏,心中产生一种敬畏之心,有顶礼膜拜的冲动。

  在拉萨待了一段时间,租了一间阁楼,时不时开着汽车,去附近溜达,吃牦牛肉,喝酥油茶,体验藏名生活,看这里是否可以宁静我的内心,皈依我的灵魂,可是即使是这样,还是觉得这里并不是我要追求的,这里只能让人产生一阵的内心宁静,而不是心中所归之处,一时的宁静,一段时间之后,还是很躁动。

  期间,公司给我也发了几条信息,说是季度报表,业绩说明,说业绩非常好,上升了百分比八十,人员晋升名单,我看了一眼,没有理。当自己追求的东西大于或者不相干于现在的事情时,自己就会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的重要,心大了,事情自然就小了,现在是在寻根,寻找心灵的归处,填充内心那种空虚感,改变那种心无所依的状态,让人闭上眼睛不会再产生那种心在黑暗深邃中游荡的感觉,不再有那种漂泊无定的感觉。

  此处无解,留之无益。

  我只好再另觅他处,开着车,逆着朝圣者而驱,看到他们那坚毅的眼神、心平气和的表情,我真的羡慕他们,心有所依。

  驾车出藏,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驱车前往,或许他们有些是为了朝圣,或许有些是为了涤魂,或许有些是为了安心,或许有些仅仅是为了旅游,目的不同,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呢?人间道途千万条,路上行者几人同?

  外来教不行,只能是本土了,原以为随便找一个宗教就可以让自己内心皈依,可以一圈之后,心依然在深邃中起伏,想着《易经》中的天行健,地势坤,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,八八六十四卦,宇宙,万物,天,地,阴,阳,五行,金木水火土,内心充满了亲切感,或许,道才是我的追求。

  寻道,去陕西秦岭一带,终南山,太白山,华山,不止是去道观,更主要的是看隐士生活,从而是否有所感悟,见了几名隐士之后,我忽然觉得这些清贫的隐者,这是一种逃避,看似是摆脱一切名利,实则是逃避责任,逃避生活,逃避人生,我不认可这种道,这是一种小道,小道为己,大道为人,我要行的是苍天大道,而不是这种唯己小道,小隐隐于野,大隐隐于市,真正的修心是可以面对内心而坦然以对,要想得道必须是先得后舍,只有经历才能谈得起放下,只有拥有才能谈得起斩断,何谓六根清净,不经历凡尘怎能知六根怎样燥聒,不经历世俗怎懂修心之法,不沉浸愚昧何来智慧,何处体验那种开窍之喜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